专业设置

物联网应用技术
位置: 首页 > 专业设置 > 物联网应用技术 > 正文

你的认知,决定你是否能把握这个最好的物联网时代!

作者:   时间:2017-04-16  点击:[]次

作者:物女王

物联网智库 原创

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

------ 【导读】------

认知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习惯,习惯决定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认知不仅对于个人很重要,对于行业的判断和战略的制定也起到决定性作用。是否把“物物”看作一个新的物种,这种认知决定了你对物联网的定位和预期。

这是我在物联网智库|物女心经专栏|写的第020篇文章。

“认知,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本质差别。”这话是猎豹移动CEO傅盛说的。是不是唯一差别不好说,但是认知的确造就了人生。

认知决定行为,行为决定习惯,习惯决定性格,性格决定命运。认知不仅对于个人很重要,对于行业的判断和战略的制定也起到决定性作用。

在认知升级的过程中,每个产业和技术的发展都会伴随着一次次脱胎换骨的变革和筛选,试错、修正,再试错、再修正,一批企业借势崛起,一批企业黯然离场。

从1999年,“物联网”这一基本概念由美国麻省理工的Ashton教授首次提出至今,十几年中,物联网经历了多次攸关生死存亡的重要时刻。如果试图用一个词来形容物联网的演进,我脑中首先蹦出的是“认知迭代”,当下的物联网终于实现了关键的蜕变,迎来了最好的时代。

在此前的文章中,我曾经说过,物联网里面的“物物”其实是一个崭新的物种,是继植物、动物之外的第三种生物。

物联网这个词有一定的误导作用,我们往往把“物物”想成硬件、物体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,却将流程、数据这种看得见、摸不着的虚体置之罔顾。其实,物联网中“物物”的外延和内涵很广,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,形散而神不散的虚体才是“物物”的灵魂,它让“物物”产生意识,进而才有基础去形成分析与决策。

是否把“物物”看作一个新的物种,这种认知决定了你对物联网的定位和预期。

认知到底有多重要呢?就拿它的老前辈互联网来做类比

互联网最初也是以颠覆性技术的形态出现,而后持续发展。但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互联网,有人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,有人认为互联网是一种思维,有人则认为互联网是基础设施。

不同的认知决定了不同的战略,每一个战略对应着一个杠杆,撬动了不同的市场规模。如果作为工具,互联网可以撬动百亿级的市场;如果作为思维,互联网撬动了千亿级的市场;如果作为基础设施,互联网的市场规模何止万亿。

同理,对于物联网的认知程度决定了你能触及的市场深度和广度。

为什么现在才可以确定的说,物联网完成了“惊险一跃”,迎来了最好的时代呢?单从技术层面回答显然太没诚意,意识层面的“跃迁”实际上才更为关键。

先看技术层面。既然把“物物”定位成物种,就得有个物种的样子。如同植物的生命与繁衍、阳光雨露、星辰大海这些宇宙的恩赐一样,“物物”的生长需要的云端、通信和数据这些虚体的支撑。

如果单纯的看物联网所需的每个技术本身,没有一个是新的。以太网早就出现,TCP/IP协议已被使用多年,嵌入式设备也没有本质性变化,更不用提WiFi、蓝牙、Zigbee、NFC这些通讯技术了,那么到底是什么促进了物联网的成熟呢?这又要分成3个部分来看。

  • 智能手机的普及首当其冲,引发了信息和数据的大爆炸。边缘设备也随之迅速成熟,计算能力大幅提升。网络边缘设备正在从数据消费者的单一角色,转变为数据生产者和数据消费者双重角色,同时网络边缘设备逐渐具有利用收集的实时数据进行模式识别、执行预测分析或优化、智能处理等功能。

  • 通信对物联网来说十分关键,此前一直没有专门适合物联网应用的通信传输手段,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物联网的发展。近几年出现的LPWAN低功耗广域网技术,有4个显著特点,包括广覆盖、大连接、低功耗、低成本,可以真正实现整个城市“一张网”,结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“碎片化”的现象。

  • 物联网的一道必答题是:“物物”产生的数据到底有什么用?人工智能的迅速成熟,赋予“物物”越来越高的智商,让数据产生真正的价值。这里需要强调,当我们在产业应用中谈论人工智能时,普遍是指狭义人工智能,ANI(ArtificialNarrow Intelligence),它在解决某些非常具体的特定问题时,可以达到与人类相当,甚至超越人类的水平。

    再来看意识层面。在物联网前期的屡次试错中,业内已经在螺旋中盘升到了一个共同的高阶认知。

    首先,大家不再把简单的“互联”、“交互”当作物联网的春药了。

    过去在谈到物联网时,首先强调的是互联互通,先做到把一切物体连起来,然后,就没有然后了。

    “互联”的风潮从智能家居领域率先掀起,当时认为家中的家电设备不止一件,需要利用“通讯模块”,将各种所谓智能化的家居设备有效的连接起来,自然而然就会形成一个“智能”系统。无论是互联网公司,还是家电制造商,抑或是手机厂商,所打造的智能家居都向互联前进或直接以互联为基础。

    这个阶段就是给产品做无谓的“加法”,认为用手机、平板与家电相连进行控制就是“智能”,添加个APP应用或者显示屏幕就是“智能”。在经过“骨感”现实的洗礼之后,业内已经普遍认为,虽然“互联”仍然还是物联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,但并不是物联网的价值所在。

    其实,互联和交互只是物联网的第一步,是最基础的基础性工作。接下来的第二步,物联网可以基于“物物”的数据,产生分析和洞察。“物物”必须有效地收集具有商业价值的各类信息,同时增加对计算及分析能力的投资,产生对于行业的独特认知和洞察,并将这些信息通过服务的方式创造利润,并形成良性循环。第三步,由“物物”组成的“舰队”,可以通过追踪实时信息和使用新型算法,形成制造、交通、能源、仓储等资源的最优化再分配。第四步,“物物”构成的网络与网络之间产生跨界协同与优化,创造终极价值。

    其次,注意力正在从B2C转向B2B领域,由稳重的B2B引领物联网更为合适。

    智能手机的巨大出货量总是带给各种各样的智能手表、智能手环、可穿戴产品等YY幻想,殊不知最近的一份预测显示,智能手机将会在5年内消失。过去的几年,向消费者出售B2C智能硬件的公司大部分都死掉了,而为厂家提供B2B设备管理服务的公司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。

    背后的原因简直细思极恐:B端的企业机构比C端的消费者更容易感受到物联网的商业价值。让消费者为监控自己的睡眠状况而花钱,或者为自己的电冰箱省一度电而花钱并不容易,但是电冰箱生产商就很容易被“每台电冰箱每天省一度电”这样的新技术带来的商业利益和品牌价值所打动。

    前者B2C产品的本质是无意义的体征量化和看似花钱的省钱,并没有创造附加价值;而后者B2B应用则为原有产品增加了新的功能,利用新技术提高效率、带来便利,最终让消费者买单,实现多方共赢。

   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,现阶段物联网的最大机会点位于B2B和B2G(政府)市场,比如智能工业、智能交通、智慧城市等领域。但是这对物联网企业的入门门槛要求更高,需要对产业有深刻的理解,其次才是有拥抱物联网所需的各类新技术的能力。

    物联网的关注度从B2C到B2B的转变正在全球范围内发生。根据IDC的报告,美国政府2016年在物联网软硬件、服务和连接性方面的投入超过2320亿美元,物联网市场的收入规模在2015-2019年期间将以年均16%的高速增长,2019年将高达3570亿美元。

    最后,人工智能之战已经升级,物联网成为真正的下半场。

    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,人工智能领域共有365起融资事件。截止到2016年底,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已达95.6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0.25%,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203.3亿元。就连一向为AI站台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都认为,现在创投市场人工智能泡沫很严重,每个商业计划书上都要加上人工智能,几乎任何行业的创始人都说自己是人工智能公司。

    正如周鸿祎所言:“纯粹的人工智能是没有商业模式的,一定要跟一个领域、一个产业相结合。”人工智能技术本身是没有盈利方向的,如果脱离任何场景,脱离使用环境,脱离产品根本没有办法盈利。在与终端硬件相接壤的领域,人工智能离开物联网便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。,更别提颠覆和盈利了。

    阿里王坚博士在《在线》一书中说,“互联网变成基础设施,数据变成新的生产资料,计算变成公共服务,这三者裂变的结果是新经济的出现,我把它称作计算经济,它是在现时代的经济…无论是欧洲所说的工业4.0和数字经济,还是美国所说的各项经济以及产业互联网,它们相结合的结果就是以互联网、数据和计算为基础的计算经济。”计算经济的基础,恰恰是崇尚实用主义的物联网。

    正如狄更斯在《双城记》的开篇所写,这个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。机遇也好,泡沫也好,你爱与不爱,物联网时代就在那里,不急也不早。有人驾驭于时代,有人挣扎于时代,而在这个诱惑力指数倍飙升的物联网时代,没有人不迷茫、不焦虑、不自危、不眼红。

    那么治愈焦虑和眼红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呢?进入物联网,现在就是最好的时代!

    版权所有 ©湖北开放大学(湖北科技职业学院)软件工程学院

    手机版